第一章 玉不琢,不成器。人不學,不知義

今天的修行中,重溫了一遍兒時學習的《三字經》,這部儒家著作可謂是字字句句都滿含深意,回過頭來重溫一遍,讓我有一種溫故而知新的頓悟。

也許有很多人認為,成年後這種兒時的讀物,對我們的幫助幾乎就冇有了,大人就要研究“大學”方麵的知識。

這種觀點,我本人是不敢苟同,《三字經》中的知識,並不是隻適閤兒時的年齡段來修習,這本書值得我們終身修習。

就拿書中記載的“玉不琢,不成器。

人不學,不知義。”

來解讀一下吧。

這部著作把兒時的我們比做一塊璞玉,璞玉如果不進行雕刻,就如同一塊石頭一般,不經過雕琢的璞玉,是成不了人人視若珍寶的器物。

璞玉想要蛻變成美玉,就要經曆如磨如銼的痛苦,這份蛻變的過程,可以用經曆“刮骨療毒”來形容。

人也與璞玉一樣,想要成為強者,就要經曆“如磨如銼、刮骨療毒”一般的痛苦,這樣自己纔會有“十年寒窗無人問,一舉成名天下聞。”

的機會。

一個人想要成為強者,就要不斷改進自身缺點,不斷摒棄自身壞習慣,這個過程是痛苦的,但,想要變強,這是必經之路,冇有第二條路可選。

有些人生來就很幸運,他們有名師指點,有優秀的父母幫助他們改進自己,因此這些人會成長的很快,因為他們的起點就比平常人要高。

人世間更多的是普通人,這些人冇有資源,每天隻能艱難度日,為了生計不得不拚命向前。

久而久之這些普通人就習慣了這種生活,因為簡單安逸的生活己經磨平了他們變成強者的心性,殘酷的現實是,一個人成為不了強者,就會成為強者的勞動力,就要成為不斷為上位者提供養分的工具人。

想要擺脫這種境遇,就要有:“出淤泥而不染,濯清漣而不妖。”

的心性,讓自己變得更強,這樣自己才能站在雲端一覽眾山小。

人跟玉不同,玉一生之中隻經曆一次的雕琢就可以了,但,人不行,人的蛻變分為很多次,甚至是可以比做是無數次,每個人一生之中的蛻變冇有一個定數。

但有一點是可以確定的,一個人蛻變的次數越多,就證明這個人會變的更強,因為一個人蛻變的次數,跟他所經曆的次數成正比,一個人經曆的越多,就會成長的越快,所謂“見多識廣”。

21世紀,是一個充滿機遇與挑戰的世紀,想要在這個百舸爭流的新時代中闖出一片天,就需要我們自己不斷的自我“雕琢”,自我雕琢的過程是痛苦的。

麵對這種痛苦的經曆,很多人都會對自己實施催眠的方式,我們會對自己說:“目前的處境己經很優越了,我們要停下腳步歇一歇了,何必再為難自己呢?”

這種“享樂主義”是萬萬要不得的,自己前進的腳步一但停止,就如同逆水行舟一般,不進則退,這種退是冇有終點的,當你感覺到自己不能再退時,這個時候己經回不了頭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