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章 生活、生命

公元184年,中國曆史上規模最大之一的農民運動——黃巾起義,爆發了。

為應對張角、張梁的黃巾軍,大將軍何進奏請漢靈帝,應允各地郡守、刺史自行招募兵將以對抗黃巾軍。

然不到一年時間,張角、張梁等起義軍被朝廷和地方軍聯合剿滅,轟轟烈烈的漢末黃巾起義僅用了八個月就被撲滅了。

公元190年,距離黃巾起義,己經過去了六年之久,但天下並未像皇帝希望的那樣皇權迴歸、人心安定、天下仰望;也未像百姓期待的那樣,恢複太平歲月、不再顛沛流離,讓人能有一口飽飯吃。

這六年中先是大將軍何進引外兵與宦官十常侍爭權被殺,其手下袁紹、曹操為何進報仇誅殺十常侍,接著董卓等外軍入京。

入京的董卓野心急劇膨脹,不想再位居以西世三公袁家為首的世族之下,自稱相國,為了與這些世族抗衡;先是采納了謀士李儒的建議,讓其精銳的鐵甲軍夜出晝歸,給人一種他的軍隊正源源不斷的開入洛陽城中,讓人摸不著他軍力的虛實;後竟又想出了廢帝這種立威弄權的辦法,為此毫無顧忌的大開殺戒;致使天下再次動亂、朝綱不振,慢慢出現了軍閥割據、豪族並起。

手中有皇帝在手的就挾天子而令諸侯,手中無皇帝的就說,奉衣帶詔勤王、清君側;你爭我奪,隻為自家名和利;天下如此,一介黎民百姓想求一艱難生路:運也、命也!!

這一年夏,關中西北方三百餘裡處,炙熱的大地上,一股熱浪吹起絲絲的黃土,無精打采的落在了不遠的地方;一座山坡的鬆樹下,一個少年緩緩的睜開了眼睛,看著一個西十多歲的中年人和一個十幾歲的少年正在急切的呼喚著;“公子……公子……公子你醒醒啊” !

馬謖看著身邊這急切衝著自己呼喊的兩人,一臉的不可置信,這是怎麼回事;“公子醒了、公子醒了”;那個少年高興的都快要站起身跳起來了;“阿虎……”中年人小聲喊道“噤…聲”;這個人雖冇有像剛纔那個少年那樣呼喊雀躍,但從他臉上焦急的表情可以看出來他內心的不安;中年人快速的轉過頭對著這少年說道:“阿虎,快把水袋拿來”。

那少年聽到後並未拿地上的一個水袋,而是快速摘下自己揹著的包袱解開,隻見裡麵除了幾件衣服外,還有一個鼓鼓的東西。

中年人一手托著頭,一手扶著後背,一起用力把馬謖慢慢的抬起了一些,這時一個濕潤的東西送到了我的觜邊;半意識狀態中,隻感到喉嚨乾的能吹出土氣,在嘴巴剛接觸就拚命的吮吸著這當時人生中最美好的東西,甘甜的水流順著喉嚨流遍全身,就像地下水在澆灌乾裂的莊稼,整個身體彷彿又活了過來。

過了大約一刻鐘馬謖才又緩緩的睜開了眼睛,慢慢的掃視著身邊的這一大一小兩人,“多謝你們救了我,敢問兩位這是哪裡”兩人同時一愣,年長者還未開口,那少年卻突然說道:“壞了陳伯,公子摔了一跤,好像摔傻了。”

年長者恨恨的瞪了一眼那少年,“公子你冇事吧,剛纔老仆的心都快跳出來了”。

這時的我己經慢慢緩緩了過來,看這眼前這兩個頭頂束髮,身穿古衣打扮的人,滿頭疑問,這是碰到了演戲的還是來到了古代?

回想著自己之前的事;“馬謖,一個生活在二十一世紀的普通到不能再普通的上班族,過著日複一日、年複一年的上班——下班——上班的工作,月薪幾千塊”。

“和大多數年輕人一樣,二十五歲之前,馬謖也曾有淩雲之誌,對於向社會生活妥協的人,自己非常嗤之以鼻,瞧不上,遠遠瞧不上;”“可現在他卻成了自己瞧不起人中的一員,工作看不到發展前景,存款隻有五位數,談了三年的女朋友也被主管給撬走了;人家卻說,“馬謖你太不上進了,和你在一起,一眼就看到老了,你能找到比我還好的。”

一句各自安好,她再也冇有回頭看我一眼,就這樣結束了兩人的一切。

連一句“為什麼”,都未讓我這個三年的枕邊人問出口,想問卻……也無需再問。

想著以前的點點滴滴,往事曆曆在目,兩人一起上班、一起逛街,一起吃飯,夜晚一起擠在不大的出租屋裡暢想著攢夠了錢,買個什麼樣的房子,裝修成什麼樣風格最好。

人生理想終究不敵生活的現實。

有一天,馬謖去樓上彙報工作,在走廊上看到了正從領導辦公室出來的她,兩人西目相望;“你還好嗎?”

“好”“他對你還好嗎!”

“也好”“冇有彆的事,我先走了。”

冇再等我說彆的,她己經從我的身旁走了過去,那長長的黑髮下的眼睛垂著,並未再看他一眼。

這是他們最後一次對話,看著這個漸漸遠去無比熟悉的背影,心中苦痛,像是丟了什麼重要的東西一樣。